来源:瑞安日报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
档案里的瑞安记忆
一座城市从诞生起,就有她的档案记载,这是后人了解城市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。今天的生活就是明天的记忆,不间断地档案留存形成了连贯的城市记忆,保护了历史的延续。因此,档案馆藏是城市记忆的源头和宝库,档案馆馆藏的大量档案,内容广泛丰富,有着记录历史、弘扬文化、传承记忆的功能。
瑞安历史源远流长,于三国吴赤乌二年(公元239年)置县,1987年撤县建市,至今已有1778年历史,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“千年古县”。今天,就让我们走近瑞安市档案馆的照片档案,共同回忆瑞安近三十年的历史变迁,感受瑞安的高速发展,激发共创新业、再立新功的热情,为实现加快融合发展、打造至美瑞安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。
旧颜换新颜 古城添新韵
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,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瑞安市中心的老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曾经熟悉的老城原貌、家园形象离我们渐行渐远,比如老解放路、大操场、老东门、老钟楼、露天球场、滨江堤坝等已成为记忆。如今,旧颜换新颜,古城添新韵,街道更宽阔了,建筑更漂亮了,设施更完善了,环境更优美了,人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更红火了。
老城区变迁对比图
80年代解放路VS万松路虹桥路
80年代塘河VS今日塘河
90年代老东门VS今日东门
岭下村旧村VS嘉华锦苑
隆山古塔VS隆山塔、隆山塔夜景
环城河治理VS硐桥和丰湖街、吊桥头
吊桥头仪表厂和东塔VS东塔大厦
1987年大操场VS玉海广场
公园路民居VS港瑞新玉海
玉海楼VS利济医院
县前头老钟楼VS海华大夏
1987年灯光球场VS孙诒让广场
两千六原状VS两千六效果图
八角桥建筑VS五洲大厦
1985年滨江堤坝VS外滩夜景、外滩晨曦
西山电影院、西山四贤亭、西山广播站
城市空间扩展 瑞安精彩蝶变
自1992年建立安阳新区以来,瑞安城市建设强力推进,按照“北接、南跨、东扩、西延”的思路,构筑 “一核两翼三区”空间开发格局,由“飞云江时代”逐步向“东海时代”迈进。瑞安城区面积从最初的2.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83.9平方公里,城市发展从“七山二水一分田”的小县城到“一核两翼三区”的大城市,这是多么精彩的蝶变。
安阳新区
瑞安经济开发区
瑞祥新区
滨海新区效果图
瑞安广场
塘下镇
明镜公园(拆前、拆后)
瑞祥公园和城市规划展览馆
滨海大道和新湖广场
产业转型升级 助推经济腾飞
瑞安自古市井繁华、商贸发达,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1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,曾以“小商品、大市场”闻名全国,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、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。从家家户户经商办厂、10万购销大军走南闯北,到通过“一乡一品”、“一村一品”的专业化加工群体,逐步成长为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块状产业集群,如今瑞安已形成汽摩配件、机械电子、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等三大主导产业和塑料制品、鞋类、精细化工、纺织服装等七大传统特色产业,拥有“中国汽摩配之都”、“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”、“中国工艺礼品生产基地”、“中国箱包名城”等16张国字号经济金名片,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县,列入浙江省服务业强县创建试点。
以国有、集体为主的老工业为瑞安经济打下坚实基础
民营企业、高新企业为瑞安经济腾飞插上新的翅膀
政府打造平台,引导个体民营经济蓬勃发展
提速交通建设 打造发展坦途
经济发展,交通先行。瑞安按照“建设大交通,促进大发展”的总体要求,以实现半小时交通圈为目标,全力实施高铁、高速、国道、省道、航运等综合交通建设,基本形成了“七纵三横一环”的现代化大城市综合交通主干网络。“外快内畅、四通八达”的交通网络体系,使瑞安经济发展步入“快车道”,并逐步成为浙南经济走廊上一颗光彩炫目的明珠。
办好民生实事 提高幸福指数
瑞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、全国文化先进市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群众社会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加。瑞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,按照人人参与、人人尽力、人人享有的要求,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,一大批文教体卫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,形成了覆盖城乡、设施完善、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,努力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获得更多幸福感。
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幸福家园
瑞安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以全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,深入实施“五水共治”、“三改一拆”、“四边三化”、“大拆大整”等专项行动,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。塘下镇陈岙村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,获得原浙江省长李强“点赞”。同时,瑞安因地制宜做足山水文章,利用美丽乡村的建设撬动了美丽经济,美丽乡村不仅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,更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。
加强档案事业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
瑞安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市委、市政府中心工作,坚持“立足档案、面向社会、服务公众”,全面促进瑞安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,为推动瑞安经济城市社会转型升级、加快建设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。档案大楼功能历经两次升级,档案馆从省三级晋升为国家三级,档案法制建设从无到有,依法治档观念更加深入人心,档案基础设施更加完善,馆藏结构更加优化,档案利用率不断提高,档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,档案管理工作正在向现代化、信息化方向迈进。
馆藏民生档案
馆藏革命历史档案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